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 >战火风云:反法西斯的伟大征程 > 第284章 希特勒自杀身亡

第284章 希特勒自杀身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1945 年 4 月 30 日,大德意志帝国元首兼总理及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的元首地堡内,用手枪击中自己的右侧太阳穴自杀身亡。他的妻子爱娃也服下氰化物,与他一同自尽。两人离世时,这段婚姻尚不满 40 个小时。

按照希特勒生前的指示,4 月 30 日下午,希特勒的手下将二人的尸体从应急出口搬到地堡外。随后,在地堡外的总理花园内,用汽油将尸体焚化,并埋葬在花园内的弹坑中。希特勒死后,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成为其继承人。而在元首地堡中,包括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夫妇在内的多位希特勒支持者纷纷自杀。

就在同一天晚上,苏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宣告纳粹德国整个军事行动失败。1945 年 5 月 7 日,德国陆军上将约德尔向美、英、苏、法代表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8 日夜间在柏林正式举行德国投降仪式,投降书从 1945 年 5 月 9 日零时生效,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1945 年 5 月 8 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进攻,逐步向日本本土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反攻。7 月 16 日,原子弹爆炸试验取得成功,盟国方面深知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带来的后果以及使用者应承担的责任。然而,日军在菲律宾制造马尼拉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在中国制造南京大屠杀以及偷袭美国珍珠港等暴行,已令盟国无比愤怒。盟军认为,日本军国主义好战成性,若不让其付出沉重代价,不对其形成致命威胁,日本绝不会放下屠刀,亚洲各国民众必将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7 月 17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三国首脑讨论了结束对日本作战的条件以及有关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7 月 26 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精神,规定该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成为确定战后东北亚秩序的基础性文件。

8 月 6 日和 9 日,美国先后投掷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8 月 8 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8 月 15 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进攻。在美国“密苏里”号甲板上签署投降文书,这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战后,同盟国继续对奥地利和德国实施统治。德国领土被分成数块,其中西部由西方盟国统治,东部则由苏联管辖,同时开始起诉纳粹战犯,并对前纳粹党员进行审判。参战双方不论战胜或战败,都为战争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同盟国集团为了真正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于 1945 年 10 月 24 日正式成立联合国,并在 1948 年通过《世界人权宣言》,作为各会员国的共同准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在联合国获得了庞大权力,其中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全球有 60 个国家和地区、20 亿人卷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难、屠杀等约达 7000 万人,仅在欧洲,二战就造成 26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 5000 余万人丧生。

然而,战争结束后,西方同盟国与苏联之间的结盟关系逐渐恶化。德国很快在事实上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独立国家政权。欧洲国家也纷纷被划分到西方世界或苏联的势力范围。其中,东欧和中欧国家纷纷纳入苏联势力范围,这使得苏联开始深入其所占国家的政治结构,并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合作政府。很快,战后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两个军事同盟。双方随即陷入长期的政治紧张和军事竞争的冷战时期,同时也促使了军备竞赛以及代理战争概念的出现。

冷战让全世界都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下,美国和欧洲盟国经常举行核战争演习。长期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各国经济增长,东西方的民间交流和往来被阻隔长达半个世纪。德国记者汉斯及妻子艾米丽,他的朋友卡尔记录下了二战历史。在那个阴云密布的年代,柏林墙的阴影不仅分割了城市,更在人们心中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汉斯的手指在打字机上敲击时总带着某种执拗的力道,仿佛要将铁幕另一侧的真相凿穿。油墨的气味混合着地下室潮湿的霉味钻进鼻腔,艾米丽端着咖啡推门进来时,看见丈夫佝偻的背影被台灯照得像张发黄的旧照片。

"卡尔今天送来些东西。"她将泛着苦香的杯子放在堆满资料的橡木桌上,金属勺柄碰触瓷杯的脆响让汉斯猛地抬头。艾米丽从围裙口袋掏出一卷用红绳捆住的胶片,胶卷特有的醋酸味立刻在狭小空间里弥漫开来。汉斯解开绳结时,指尖触到某种黏腻的触感——是干涸的血迹,已经氧化成了铁锈般的褐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