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人可以秀到何种地步,小白说,我的操作你们看不懂!(2 / 2)
是他们在注解左丘明的《左传》和人家司马迁的《史记》时,故意把这一段给删掉了。
几人都想着怎么替齐桓公圆这个谎,最重要的是怎么去证明儒家注解的史书具有权威性!
朱熹想了半天,忽然眼睛一亮,
他指着天幕上面的左传的原文说:
“你们看这上面的记载是不是有问题呢?”
“一边说宋国是参与了北杏会盟,一边又说北杏会盟是以平宋乱!”
“宋国内部有叛乱,所以宋国背叛了盟约,这逻辑不就清楚了吗?”
是这样吗?
朱熹的儿媳妇对儒家所注解的史书,那是一个字都不能信,她就在夜幕中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
天幕下,很多人也感觉对这段史书文字的记载不太理解。
一会说宋国是去参加北杏之盟的,一会又感觉北杏之盟就是齐国召集人去帮宋国平乱的,一会又说宋国又背叛了盟约,这简直就乱成了一个三国。
很多人也都问出了,该怎么去解释这段历史呢?
博主的解释是不是带有很浓重的个人倾向呢?
陈勇看着他们的问题只想说一句,多读书啊!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历史呢?就是因为历史中记载的一句话,你要是扩展出来说,那可能是一两万字都说不完的具体内容。”
“其实这短短的几十个字里面发生了很多件历史大事!”
“如果真把这些事情都说出来,那只能证明齐桓公的智商还要往下再探一探。”
“那么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说左传记载的《以平宋乱》,这是什么故事呢?”
“这是在公元前682年,也就是北杏会盟的前一年,宋国的一个大臣名叫南宫万,他直接发动了叛乱,推翻了宋国国君,自己立了一个傀儡国君。”
“宋朝顿时陷入了臣子篡权的乱政当中,接下来宋国的宗室和大臣们发力,一起又干掉了南宫万,拥立了新的宋国国君上位。”
“而这个新上位的宋国国君就叫:宋桓公!”
“可以说,这个事件才是北杏会盟能够发起的主要原因,”
“齐桓公他是看着人家宋国发生内乱,国力大损,而且宋国的新君需要其他诸侯国承认的这个契机,”
“吕小白感觉自己能骑在人家宋国新君的头上拉屎拉尿了,于是他才舔着脸发起了什么北杏会盟!”
“要知道在这之前,齐桓公可是拉了两坨大的,让人家鲁国把屁都给打出来了,”
“颜面尽失的齐桓公急于找回颜面,又怕宋国不给他面子,所以趁着宋国国力空虚,新君立足不稳,宋国人心浮荡的机会准备骑在人家头上,强行认宋国当小弟。”
“可结果呢?”
“他自作聪明的做法,人家宋桓公根本就不鸟他,直接当场给了他一个大逼兜!”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是宋国没有给他面子,就连鲁国的小弟那个遂国,也没有给他面子,人家直接就没去。”
“齐桓公顿时感觉颜面扫地,本来上去装个逼,结果让人锤成了傻逼,”
“这才恼羞成怒带兵去攻打的遂国。”
“本来这件事情上得罪他的是宋国,当场给他难看的也是宋桓公”
“但是齐桓公就要找软柿子捏。”
“宋国是暂时打不过的,先去打遂国!”
“人才吧!”
“看这段历史,你还要把儒家的解释再都一遍,你就知道,儒家为了洗齐桓公,到底废了多大的功夫。”
(我去我去,这也太炸裂了,真就是拳打敬老院脚踢幼儿园的现实版。)
(对啊,所谓的北杏会盟,我还以为齐桓公觉得自己有多牛了,原来他也知道自己拉垮呀,害怕宋国不承认自己,还专门在宋国实力最弱,新君尚且立足未稳的时候发动会盟,自以为抓住了宋国的痛脚,结果就是这样,人家宋国也没有给他卖面子,当场抽了他一耳光!)
(最搞笑的是宋国得罪了他齐桓公,可齐桓公不敢惹宋国,竟然去找遂国的麻烦,这是不是从心里面已经判定了他干不过人家宋国?)
(就凭吕小白的军事水平,他能干过谁呢?去了也是送人头啊,真就是六神装打不过人家挂机一整局的,被人家直接各种乱秀!)
(说一句实话,就齐桓公吕小白的这种战争水平,让我三岁的儿子上,我感觉都比他强!)
(兄弟,不用感觉,大胆点,把感觉去掉!)
…………
南宋,
朱熹的儿媳妇眨了眨眼睛,就这么悠悠地盯着这些博学鸿儒们。
这些人顿时被盯得不好意思了,一个个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谎言被揭穿的尴尬。
一些面子薄的人直接就尿遁了,只有那些像朱熹这样,集儒家于大成的人才能做到唾面自干,
他咳了咳说:
“也许我刚才忘说这件事了,这事难道你们不清楚吗?”
朱熹的儿媳妇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你们还知道这件事情是真的呀!
那你们讲的历史中为什么会省略这么大一段内容呢?
只讲了一个开头,只讲了一个结尾,然后两个过程都没有。
你们还义正言辞地问:弟子学生能从这段历史中你读出了什么感悟?
这个感悟就是你们剪辑历史的丑恶行径吗?
........
ps:
怎么样,是不是正史比野史还野。
野史估计都不敢这么编,因为太毁三观了。
可齐桓公却表示,自己可以做到。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咱们看看齐桓公到底还能秀到何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