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0章 董卓

第10章 董卓(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出身于凉州豪强世家。此地与羌胡交界,民风剽悍,董卓自幼练就一身好武艺。董卓曾游历羌地,与羌人部落首领结为兄弟,凭借豪爽的行事风格与过人的胆识,在凉州树立起极高的威望。汉桓帝末年,他在军队中,因平定羌乱、抗击匈奴有功,逐步升任中郎将、破虏将军。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虽一度兵败被免,但很快因凉州韩遂、马腾叛乱,再次被朝廷起用,镇守西北边疆。这时,董卓手握一支由凉州兵、羌胡勇士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军纪散漫却战斗力极强,成为董卓日后问鼎中原的资本。

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为诛杀宦官,暗中召董卓率军入京,不料计划泄露,何进反被宦官所杀。董卓率军行至洛阳城外时,恰逢宦官裹挟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出逃,他趁机率军迎回少帝,以“救驾”之名进入洛阳。

当时董卓麾下仅有三千凉州兵,虽掌控了少帝,却难以震慑洛阳的官僚与驻军。为了巩固权势,他玩了一出“疑兵之计”——每晚令士兵悄悄出城,次日再大张旗鼓地进城,谎称凉州援军源源不断抵达。外人不明真相,误以为董卓兵力雄厚,不敢轻易反抗。

站稳脚跟后,董卓首先着手收编军队。他利诱执金吾丁原的部将吕布杀死丁原,吕布杀死丁原后率并州兵归降。吞并并州兵后,董卓的兵力暴涨,彻底掌控了洛阳的军事力量。随后,他以“皇帝年幼、德行不足”为由,提出废黜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这一提议立即引发朝野震动。时任袁绍的渤海太守袁绍,当庭怒斥董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随即拂袖而去,逃往冀州。尚书卢植也以“废立非国之常典”为由坚决反对。但董卓早手握兵权,根本不顾百官反对,于中平六年九月甲戌日,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强行将少帝刘辩废为弘农王,改立年仅九岁的刘协为帝,即汉献帝。

废立之后,董卓为绝后患,又派人毒死弘农王与何太后,彻底清除了外戚与前少帝的势力。他自封为太尉,后又升任相国,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董卓的凉州兵本是边疆悍卒,缺乏军纪约束,进入繁华的洛阳后,如同饿狼闯入羊群,开始肆无忌惮地掠夺百姓。董卓不仅纵容,甚至亲自下令实施“搜牢”行动——所谓“搜牢”,即派兵闯入洛阳百姓家中,以“搜查奸细”为名,抢夺财物、奸淫妇女、屠戮反抗者。

洛阳城分为南北两宫,周围环绕着二十四座里坊,居住着王公贵族、富商大贾与普通百姓。“搜牢”行动开始后,凉州兵手持刀枪,挨家挨户破门而入。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将百姓家中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洗劫一空;遇到年轻女子,便强行拖拽,带回军营发泄兽欲;若有百姓反抗,轻则被殴打致残,重则当场被杀。史载,洛阳城内“死者不可胜数,室庐焚烧,民人奔窜”,原本繁华的都城,很快沦为人间地狱。

董卓对洛阳的富户格外“关照”。他专门列出一份“富户名单”,诬陷这些富户“通敌谋反”,派兵将其满门抄斩,家产全部没收。洛阳首富张温,曾任太尉,因与董卓有旧怨,被董卓诬陷“与袁绍勾结”,不仅本人被活活打死,家中数百口人也尽数被杀,财产被董卓纳入私囊。此类惨案在洛阳屡见不鲜,仅半个月时间,洛阳城内的富户便被屠戮殆尽,百姓家中的粮食、衣物也被抢掠一空,不少人因无粮可食,只能流落街头,饿死冻死。

对于洛阳的皇亲国戚,董卓同样毫不留情。他派兵闯入皇宫,将宫中的珍宝、宫女洗劫一空;甚至打开汉灵帝的文陵,盗取陵墓中的陪葬品——包括黄金、玉器、丝绸等,将这座帝王陵墓挖得千疮百孔。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讨董联盟正式成立,袁绍、曹操、孙坚等十一路诸侯率军讨伐董卓,兵力达十余万。董卓得知消息后,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迁都长安,同时焚毁洛阳,将这座都城化为焦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